您的位置:首页 >车展 >

共享出行趋势下 车企如何赢得95后的心

2020-08-20 09:35:55来源:汽车之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内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得以快速成长,并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喜爱。根据《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注重线上社交的Z世代,同样注重线下的社交活动,他们对于出行的需求远高于其他世代,且他们对待出行的态度更加多元化。Z世代对以网约车为代表的新型共享出行方式接受度高于非Z世代,近四成用户为高频用户。

汽车之家

根据共享出行业务开展模式,分为网约车和分时租赁两种模式。其中,分时租赁因资金投入量多、收益见效慢及质押金的安全性等瓶颈问题,致使中小企业的破产案例在近年来频频上演,市场困境待解;而网约车市场,自2016年开始本来已经逐渐被滴滴出行所“独占”,但由于众多主流车企的先后进入,市场迎来发展机遇,重新焕发增长活力。

而围绕汽车移动出行这一领域,各家车企在网约车业务上,到底有哪些布局?在这些布局背后,主要思考的又是什么?将来,又会朝哪些方向进一步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市场、政策及消费趋向等方面综合分析,来一探究竟。


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未来5至10年,他们将全面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成为消费主力。基于此,汽车之家联手全球咨询公司德勤推出《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报告》,对Z世代群体汽车消费态度进行线上线下调研,并发布“这一届的年轻人”系列文章。

基于年轻人更爱的共享出行、二手车、汽车金融等领域,我们还特约汽车行业资深从业者执笔,解析上述业务当下发展情况,并为车企下一步动作给出建议。本期行业评论员——车庸,车企研发主管,多年从事品牌战略、产品研发及市场分析等工作,擅长挖掘行业热点及趋势。


出行市场向好,Z世代接受度高

中国网约车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2012年,彼时“易到用车”、“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等网约车服务平台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在经历过激烈的竞争角逐和不断整合重组后,网约车市场也从最初的探索、培育期,跨越到当下的快速成长发展期。

汽车之家

在用户应用特征上,中国网约车的用户不仅在各地区分布广泛,普遍使用率较高,其年轻化特征更是尤为突出,在20~29岁年龄段的年轻网民中,网约车的使用率超过74%,远超其他大龄群体,年轻人对网约车的接受度可见之深。

根据《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报告》调研结果看,对于以网约车为代表的新型共享出行方式,接近七成的Z世代受访者,月均使用频率达到3次及以上,明显高于非Z世代,而且随着频率的上升,强弱差距也愈大。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势必也成为促进网约车市场繁荣兴盛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发展前景趋势不可逆。

汽车之家

有Z世代车主称,由于停车不方便等原因,短距离出行时,十次约有七次会选择共享的方式。实际上,在报告调研中线下焦点访谈环节,多数Z世代消费者也表示,已经把网约车、租车当作较为常规的出行方式,他们也期望着更省事省力的智能共享出行。

因此报告认为,车企可以借助数字科技手段,需构建耳目一新符合Z世代客群消费特征的场景和氛围。现阶段需依托大数据分析,以共享出行平台作为车辆运营和出行服务提供商,并整合汽车销售、网约金融、后市场、车载娱乐、人工智能等资源,实现更低的出行成本和更高质量的出行体验。

从自由生长,向规范化体系进阶

早期的网约车,通过互联网成功连接有富裕时间及运力的私家车和有出行需求的用户,极大的提高了车主收益和乘客出行效率等,达到了多方共赢。而与其他共享经济领域发展的历程接近,最初的行业兴起,与国家在宏观设计上对创新型平台及产业一直秉承开放、包容、鼓励及服务的方针政策密不可分。但当这些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政府就需要适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性办法,为行业蜕变升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正是在2016年7月由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成为了网约车行业从自由生长阶段,向有章可循、合规化运营阶段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成为助力网约车市场乘风破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办法》的出台,主要地方城市也陆续发布并落实其对网约车运营平台、驾驶员及网约车车型这三维一体的具体监管措施,根据交通部信息,截止到今年4月,140多家网约平台已经取得了经营许可,全国有合法网约车驾驶员达到208万人。

全国主要代表城市准入网约车车型的监管要求

分类

对准入网约车的限定条件(仅展示主要产品力特征)

非新能源车型新能源车型北京5座三厢小客车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含新能源车),排气量不小于1.8升;

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0升、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

深圳

车辆为轴距2650毫米以上的纯电动小汽车。

广州

车身长度不小于4600毫米,车身宽度不小于1700毫米,车身高度不小于1420毫米,排量不小于1750毫升;

配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前排座位安全气囊和前、后座安全带。

车身长度不小于4600毫米或者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车身宽度不小于1700毫米,车身高度不小于1420毫米;

配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前排座位安全气囊和前、后座安全带,配置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还应当满足纯电动续驶里程不低于100公里的条件。

天津

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辆,排量不小于2.0升,采用增压发动机的车辆,排量不小于1.8升,轴距2700毫米以上。

新能源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续航里程250千米以上。

重庆

采用增压发动机的车辆,排量在1.5T及以上,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辆,排量在1.8L及以上,车辆轴距不少于2650mm;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功率不低于90kW,车辆轴距不少于2650mm。

新能源车辆,发动机功率不低于90kW,续航里程不少于200km,车辆轴距不少于2650mm。

昆明

燃油(气)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10万元以上。

新能源汽车轴距2600毫米以上,续驶里程200千米以上。

宁波

燃油、清洁能源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12万元以上。

新能源车辆轴距2600毫米以上,综合工况续航里程200千米以上;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12万元以上。

沈阳

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排气量不小于1.8升;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在12万元以上。

新能源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续航里程不小于250千米。

海口

车辆应采用7座及以下乘用车,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不低于本市巡游出租汽车购置税计税价格。

新能源车的轴距不小于2600毫米且纯电动续驶里程不得低于150公里,鼓励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混合动力等环境友好型车辆。

数据来源: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及媒体报道;制表:汽车之家 行业频道

而各地方对网约车车型的准入条件也不断优化,在关键产品特征,诸如车型价格、尺寸、能源类型及主要配置都做了明确要求。而从整体的政策趋势导向看,过去在该市场中占比较高的低价、经济型燃油版网约车,将逐步被以紧凑型及以上的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型所替代,其中,紧凑型的电动车更是其主推方向。

同时,针对早前社会影响恶劣的几起网约车司机对乘客犯罪事件的问题,在安全环节上,更完善的预警机制也逐渐完善,如上海市网约车监管平台通过搭建“双证”查询对比系统,对以美团打车、滴滴出行等在内的四家网约车企业完成对接建设,更好的保障乘客出行安全;而在今年7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正式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安全运营自律规范》,也标志着网约车安全相关的首个团体标准正式建立。政策及机制自上而下的走向规范化,也成为约车市场即将拉开“蝶变”的序幕。

前浪or后浪,多元化融合下焕发新活力

营销史上的传奇大师艾·里斯在《人生定位》中,曾提出过赛马理论,即如果人生是一场赛马,赢得比赛的,未必是最好的骑手,那些拥有最好赛马的骑手,更容易笑到最后。

而这个理论放到出行领域中,同样适用。面对网约车等移动出行产业的快速崛起,传统车企在这时代变革的大洪流中,如果能抓住这匹“良驹”,在汽车所在更大的交通行业中提前谋划布局,势必能成为摆脱传统制造企业刻板印象的重要机会,为未来开拓新的商业版图确立先发优势。

主要车企针对网约车的布局

网约车业

车企

主要布局动向

欧拉出行

长城汽车

2018年8月,长城汽车发布欧拉ORA及旗下共享出行品牌“欧拉出行”,开展的网约车等业务以欧拉iQ等为主;

计划在2020年,自有车辆规模达到20万辆,覆盖200个城市。

享道出行

上汽集团

2018年8月,上汽集团获得网约车牌照,同年12月从事网约车业务的享道出行上线,以运营荣威ei5、荣威ERX5等为主。

和行约车江淮汽车

2019年1月,江淮汽车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上线,初期在合肥等10个城市投入江淮iEVA50等新能源车约1万辆;

计划,到2021年,累计投入5万辆车,更多城市开展。

即时出行

宝马汽车2018年12月,宝马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后,在成都上线“ReachNow即时出行”高端网约车业务,主要以宝马5系等豪华车为主。有鹏出行小鹏汽车2019年5月,小鹏汽车旗下网约车平台“有鹏出行”正式在广州上线,投入数百辆小鹏G3。东风出行东风汽车

2019年5月,“东风出行”的网约车业务在武汉正式上线,同年在襄阳等地陆续投放,以东风风神E70等新能源车型为主;

计划在2021年投放10万辆车型。

如祺出行广汽集团

2019年6月,在广州正式上线试运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主要采用传祺GE3、广汽新能源AionS(埃安S)等;

2019年10月,如祺出行企业版APP正式上线,为企业用户提供公务用等专车服务。

丰桔出行丰田汽车、广汽丰田2019年7月丰田汽车宣布对网约车平台滴滴投资6亿美元(约人民币41.25亿元),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双方与广汽丰田在2019年9月共同成立“丰桔出行”,开展网约车相关业务,初期以雷凌油电混动版等车型为主,在苏州、宁波等地运营。T3出行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

2019年7月,与腾讯、阿里巴巴、苏宁等企业共同合作的网约车等业务,在南京正式投入运营;

截止到2020年初,“T3出行”已经在重庆、武汉等地,全国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人,计划在2022年运营车辆达到30万辆,以长安逸动新能源等车型为主。

与滴滴出行合作中国一汽2019年7月,双方就网约车开放平台合作正式签约,一汽智行红旗专车业务与滴滴出行平台逐步对接,运营车型预计以红旗车型为主。(后续待定)丰田汽车

2019年11月,丰田海南出行有限公司成立,布局移动出行服务(目前通过微信等可在线下单),采用凯美瑞等中高档新车型,初期业务主要进行中短期租赁等,根据规划后续陆续开放提供负责接送服务的礼宾用车等高级别的专车服务(司机是均通过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服务标准体系培训的经销店员工)。

耀出行吉利集团、

戴姆勒集团

2019年12月,双方推出的高品质出行品牌,在杭州正式上线,运营车辆主要有梅赛德斯-奔驰S级、E级、C级轿车等;

计划在2020年,在广州、北京、成都等外的中国其他主要城市增加运营。

数据来源:车企官方及媒体报道;制表:汽车之家 行业频道

而事实上,纵观国内的主流车企,几乎都已经开始试水网约车市场。按企业经营网约车服务平台的形式看,长城汽车的欧拉出行、江淮汽车的和行约车、东风汽车的东风出行及小鹏汽车的有鹏出行等,都是选择由车企方主导,以自营自建网约车平台模式来经营,其投放车辆及布局城市数量虽然远不及当前的多数第三方出行平台,但其运行成果也算可圈可点;而另一边,中国一汽、丰田汽车等又分别通过与滴滴等现有出行公司合作的模式,展开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产品开发协作。

在投入运行车辆的品类上看,传统燃油车型普遍较少,其中,欧拉出行及鹏友出行等仅运营电动车型,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等平台除运营电动车外,还提供油电混动车型等,以紧凑型的轿车及SUV车型为主;而另一边,宝马汽车的即时出行、吉利和戴姆勒合作的耀出行等,分别在成都、北京等地,运营诸如宝马5系、奔驰S级等中大型以上的高价轿车,成为提供高品质专车出行的代表。

如果说最初的出行市场,车企只是被动参与的生产者,那如今车企在网约车领域百家争鸣的势头,绝对可以说是转被动为主动的重要尝试,而按照这样的走势演化推导的话,滴滴出行当前的行业垄断地位,未来被动摇其实也未可知。

车企面临新课题,如何转为出行服务商

整车制造企业积极布局网约车业务,押注出行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随着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强势崛起,主流的消费模式及形态发生激变。正如《圈层效应》中所说的那样,只有懂得理解并讨好消费主力95后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商业才能成功。对传统制造商来讲,如何更好、更快的接近并了解受广大年轻人追捧的新领域,已经成为其不可回避的重要“关口”。

汽车之家

其实,无论是车企布局网约车领域,还是车企与热门网红合作直播带货等,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着内在相似的考量,除了直接拉动品牌车型销量外,更关键的是通过这些品牌及产品层面的“营销事件”,实现与年轻目标消费群体建立情感纽带,打造提升品牌价值认同感的的重要窗口。

而针对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当前车型“多品牌、多车级”及人员服务水平不统一等先天短板问题,车企方主导的新一代网约车平台完全有机会,利用自身统一化的车型、特色技术及专业化人员服务等优势,打造截然不同的出行体验,特别是在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较大的科技及智能辅助功能上,如果能把网约车塑造成一个个移动的“体验店和口碑店”,必然能在年轻消费者心中迅速建立领先的、鲜明的品牌认知形象。

此外,根据经营网约车的海量服务数据,诸如用户出行场景及用车频率等,可以深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及使用痛点,开发定制型、高收益性的专用网约车,解决当前的平台低收益性难题,并带动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服务升级。

汽车之家

早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一句“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曾引起舆论哗然。而对于移动出行来讲,传统制造车企在运营网约车平台经验等方面,显然存在劣势,尤其是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把握投放阵容节奏以保证平台的效率性及收益性,如何控制服务质量与保证用户流量等,成为了车企从产品制造者向出行服务供应商角色转换的重要挑战。

全文总结

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尽管国际油价暴跌、疫情影响的网约车出行需求减退及各地方紧急出台促进消费政策等各种利弊消息交织,但各家车企日子都不好过,却是不争的事实。穷则思变,面对危机,如何在危险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发现出路,考验着每家车企的决断。而车企想要最终能够在出行领域实现突围,可以先从了解年轻人做起。(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车庸)

欲获取《这一届的年轻人-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完整版,可关注《车市物语》微信公众号,直接下载电子版。

共享出行趋势下 车企如何赢得95后的心 汽车之家